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乾隆为什么要干预民间修谱?
乾隆为什么要干预民间修谱?
编辑:1root  来源:http://www.jiapuweb.com/html/2018727/n517511435.html  浏览:659次  更新:2018-07-27 17:07:27

清朝对于民间修谱的态度曾发生一次重大转变,即乾隆朝谱禁,此乃谱牒编修史上一大事。

   原本,清朝统治者为弘扬宗族伦理和稳定社会秩序,对民间修谱的态度是鼓励和支持的。但是乾隆朝却一改以往的态度,对民间谱牒的内容、格式大肆干预,而导致此事发生的导火索,主要包括我们熟知的文字狱、以及满汉党争等问题,这些使得乾隆皇帝对族谱格外关注。

家谱

   全国范围内的谱禁正式开始于乾隆二十九年。江西巡抚辅德发现该省存在同姓不同宗的家族合族建祠的问题,而且民间纂修的家谱随意攀附,十分荒谬,于是他奏请查禁祠宇流弊。乾隆帝予之高度重视,在上谕中要求各地督抚留心稽查,着手整顿。此后,乾隆朝的谱禁政策至少有三个特征:一是严禁的范围由一省推广至全国;二是严禁的内容是对谱系中僭越现象进行规范;三是严禁的对象是全国各地宗族普遍的修谱活动。

家谱

   乾隆中后期,谱禁力度逐渐加大,谱禁内容不断扩充且具体化,尤其是在四库全书纂修前后。清廷借修书的机会,彻底清查全国书籍,在此期间遭到禁毁的书籍无数,全国各地的谱牒和方志等也难逃厄运。这期间由于犯禁而招致严厉罪责者并不少见,比如乾隆三十年福建胡学成兄弟刊修家谱案。乾隆朝采用政治力量干预民间修谱的谱禁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出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进而强化自身统治的需要。

   具体来看,谱禁政策的执行力度各地存在差异。有的宗族因此家破人亡,谱毁无存;有的宗族在地方官府的支持下核查重修,适当变通。后者较为普遍。当然,这也和各宗族的应对态度有关。在谱禁政策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宗族若主动配合审查,积极重修,或许能逃过一劫,息事宁人。比如,徽州张氏、邓氏几个重视宗法和修谱的大宗,灵活地予以回应,重修族谱。

祠堂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谱禁政策看似严格,但也非百害无一利。编纂族谱本就应以实事求是、客观真实为核心。但是在实际的族谱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出现攀附等陋习。乾隆朝的谱禁政策使民间谱牒存在的这些问题有所修正,对提高谱牒质量有一定的意义。该政策的实行影响了族谱编修体例,一定程度上对民间修谱起到了规范作用。比如,在追溯祖先时,各地宗族不能再妄自援引,多以五世祖或始迁祖作为家族祖先的上限。


上一篇文章: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

下一篇文章:家族家训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2号复兴城A1区A2002号

电话:0898-68528752

邮箱:386602732@qq.com

海南家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琼ICP备16003291号

CopyRight © 2018 1roo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同根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