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一
我官氏系出东阳,东阳姬姓也!自周成王破玉分封,肇基於唐赐之以密须之鼓阙巩之甲唐叔虞子燮改号日晋。传至昭侯叔父成师於曲沃。武公灭翼以宝玉赂周西王(胡齐)遂有晋国周之宗盟载在史册。无如子孙蕃衍俞繁俞别,俞远俞忘。厥后赐姓受封。以官为氏夫。官氏乃唐叔之后则晋公只苗裔无疑矣.
东阳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后,唐叔封于晋。我官氏乃晋公之族;
出自出自周晋叔禹裔食采王官城,以官为姓。
源流二
出自关姓。据一九七六年台湾 台东所修《官氏族谱》所载,解良(今山西 运城)人关膺,于黄巢起义时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改姓官。元至元间,遭祸乱,其第四代孙四兄弟,官耀迁广东大埔,官擢迁福建诏安,官跃 迁广东 海丰县。
勘误在下
(此说法为个别族谱误载,据福建诏安《石壁东文官氏族谱》总图志载:东阳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后,唐叔封于晋。我官氏乃晋公之族。凡官姓者,皆其派也。或云天水郡之派。天水者,覆姓也,乃周时名臣熊绎封于楚。战国楚怀王有子兰,封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为姓,上官属于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
我始太祖 讳膺 世居东阳,因后唐懿宗年间,唐道渐衰,黄巢播乱。始祖母朱氏迁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居住,得免于祸,宁化族谱传载甚明。
有云我始祖膺乃蒲州解梁人,本姓关,乃大夏关龙逢之后,因迁福建避黄巢乱。故改易姓字,避难非迁罪,何改姓哉?以此推似为谬语。故迁东阳为然。)则此一支出自晋公唐叔虞之后
源流三
据《姓苑》、《左传》所载,官有世功,邑亦如之。古人以官命族,故有官姓。据《姓苑》、《左传》所载,周代对于有功于朝廷的官员,封邑长久保存,遂形成官姓。
源流四
出自外族。新疆锡伯族官加(关佳)氏汉姓为官;满族瓜尔佳氏在清朝有改为官氏 的,蒙古族奎木特氏 也有有改为官氏 的。今满、蒙古、锡伯族、藏、仫佬、彝等民族均有官姓。
源流五
出自周代,以官职名姓。据《姓源》所载,周大夫刘定公夏为官师(官吏之长),其后以官为氏。刘定公夏,周代人,周大夫刘康之子。刘康公为春秋时人,其事迹见于《左传》。刘定公夏可能夏为其名,其它不详,后世官姓有尊其为始祖的。
源流六
出自楚国庄王次子子兰公之后,。言天水者,复姓也,乃周时名臣熊绎封于楚。战国楚怀王有子兰,封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为姓,上官属于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上官氏简化而成姓
排行第二百七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官姓之具体得姓地不详,但其得姓于北方应无疑问。这支得姓于北方的姓氏后世却昌盛于南方,由于官姓在产生以后一直表现的很沉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 另外,有资料讲"官熙,宋时平度州上蔡人,州巨族",表明宋时在平度州上蔡(今山东平度)一带也聚集着官姓大族。宋元之际,在今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均有官姓人家,而在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官姓已经广布,且人口众多。唐末官膺 世居东阳,因后唐懿宗年间,唐道渐衰,黄巢播乱。始祖母朱氏迁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居住,得免于祸。明初,山西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山陕豫等地之官姓渐有西入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者。而广东、四川、湖南等地之官姓渐有徙居广西、云南之地者。明末清初之湖广填四川,则有两湖之官姓入居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平度一带之官姓则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历民国而今,官姓在全国散布之地愈广。如今,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官姓约占全国汉族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官谦
福建长汀人,明代官吏。永乐中知汝州,招抚流民有方。秩满,吏民思慕不已。
官贤
山东平度人,明代官吏。曾任温州府推官。博学多才,喜吟咏,善画,工草书。
官一夔
山东平度人,明代官吏。正德五年举人,历官卫辉府同知,政尚宽惠。有《环山亭集》。
官荣
福建沙县人, 明代官吏。天顺八年进士,选兵科给事中,有直声。为册封琉球正使,还,进都给事中。
官廉
山东平度人,明代官吏。天顺六年山东乡试第一,八年举进士。历官户部郎中,内侍冒占景州等处民田数万顷,内侍以在皇帝面前为其美言为饵求廉,被其拒绝,尽夺内侍之田归于民。
官寅
福建顺昌人,明代学者。嘉靖间由贡生教授嘉兴,后学深受其益。代理平湖县事,清介不染。有《枝言缶声集》。
官应震
湖广黄冈(今属湖北)人,明代官吏。万历进士,历户科给事中,为楚党魁首,与齐、浙三党鼎峙,务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官终太常少卿。其次子抚极出身拔贡,任平越知府时因袭擒苗帅蓝二有功,而擢升太仆寺卿。
官希稷
福建光泽人,明代官吏。万历间以恩贡为嘉兴府通判,能为民兴利除害。岁饥,发粟赈民,全活甚众。
官秉忠
榆林卫(今属陕西)人,明代将领。万历中起世荫,历固原参将、甘肃副总兵、延绥总兵官,破套寇、援辽东,名噪一时。
官惟贤
明末将领。历守备、参将,崇祯元年升为山海北路副总兵,三年后与清军战,死于遵化。
官保
清满洲正黄旗人。乾隆间以副都统及工部侍郎,两赴西藏办事。官终理藩院、刑、礼、户、吏诸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官献瑶
福建安溪人,清代学者。乾隆四年进士,历任三礼馆纂修、编修,广西、陕甘等地学政,司经局洗马等官。笃好经学,乃蔡世远、方苞之高足,著有《读易偶记》、《尚书偶记》、《春秋传习录》、《石溪文集》。
官崇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四十四年举人,治古文,著有《志斋文钞》。
官文
清汉军正白旗人。咸丰间任湖广总督,做事无远见,却能放权于巡抚胡林翼以御太平军。后入满洲正白旗,封一等果威伯,以后又历任直隶总督、内大臣等职。
官宗礼
官宗礼(1911-1970),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底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70年9月21日因病逝世,终年59岁。
官俊亭
官俊亭(1917-2003),安徽省颍上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11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官宁夫
官宁夫先生(原名官岳纯)1922年6月出生。祖籍普宁梅塘镇田丰村。于1943年离乡南渡泰国谋生。抵泰后,辗转于呵叻府,在侨界热心人似的帮助下,官宁夫在一所华语学校谋得了教师职业,终于托足异国他乡。在暂时的安定中,他开始思考选择未来,思考如何奋斗以伺机报效家园。
在事业有所成的情况下,1978年4月,官宁夫建议在家乡成立"建校筹委会",为促成建校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集腋成裘,建设乡校,共成善举",是官宁夫的初衷。由此,他提出了"本人负责三成",村政及其内外乡亲负责三成,政府帮助三成的筹集建校资金"三三制方案"。于是在1989年初春,在资金筹集不理想的情况下,官宁夫毅然挑起独资建校的重担,慷慨献巨资港币100万元,建设家乡学校。为使建校筹备工作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官宁夫偕夫人及大公子官奕民,分别于1988,1989年,1990年春天,不辞辛劳,带款回乡,并检查指导建设工程。此校于1990年春兴工的乡校于同年秋天竣工,1991年春交付使用。该校占地面积43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30平方米。1993年,他捐资66万港元,兴建"梅塘中学教师办公大楼"一幢。1994年初,他捐资300万港元,兴建梅塘镇人民政府办公楼。官宁夫是梅塘镇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独资建校的旅外华侨。其热爱祖国,关心桑梓,培育英才的赤忱,家乡人民将永远不忘。
其他名人
其他官姓名人有政治家官保加、官却、官健平,爱国民主人士官文森,国民党将领官其慎,农学家官春云,金属专家官达高,高分子专家官文超,化工专家官知义,医学家官大威、官宜彬、官超云、官胜利,经济学家官希浩、官清,哲学家官鸣,书法家官江明,画家官其格,电影技术专家官质斌,影视演员官晶华,体育摄影记者官天一,摄影师官家良等。
1、郡望
东阳堂:一说浙江东阳。官鉴公生于南宋高宗时,系浙江金华府东阳县人也。尊崇道学,建石鼓院有赍金币之捐。厥后七世祖忠书公寿满期颐,五世同堂,奉旨建坊。
一说 春秋时期,晋辖有东阳、南阳。《水经注·清水注》引马季长语:"晋地自朝歌(今淇县)以北至中山(今定州市)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今济源市轵城村)为南阳"。《读史方舆记要·卷十九·河南四》云:"彰德府(今安阳)春秋为晋东阳地,战国属魏之邺也,后属赵。"又说:"怀庆府(今沁阳市)……春秋时属晋,谓之南阳。晋人自山(太行山)以东谓之东阳,山以南谓之南阳。"《史记·正义》注云:"河内……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称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现在豫北地区即西汉河内郡,魏郡的邺与内黄、东郡的昌乐和濮阳所辖地区。这里"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襟喉,为天下之腰膂"。秦相国范睢谓秦王:"驰上党(今长治)以临东阳,则邯郸口中虱也。"故史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战国魏得其地雄伟于三晋"的记载。
2、堂号
官姓的主要堂号有:"东阳堂","中山堂"敦睦堂公兴堂崇道堂 藏宝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