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

周.jpg

姓氏起源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姬昌。黄帝的后代 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迁徙分布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两汉时期 ,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 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 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 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郡望堂号

周姓的 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 泰山、河南、淮南、 永安、 河间、临汝、 华阴、河东、 清河、 江陵、长安、 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临川郡:治所在今 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 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 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 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 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 乐成县(今河北 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 江陵县(今属湖北)。

 

长安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2.堂号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在《 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 花之 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其他堂号

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岐阳 启姓, 绛邑 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 周勃,辅佐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 周处与 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太妊思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 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功高 细柳, 泽普 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 周亚夫,屯兵 细柳营,军纪严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 周敦颐,著《 爱莲说》。

 

五言通用联

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

 

六言通用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

    —— 鲁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 周树人)集屈原《 离骚》诗句。

 

七言通用联

白练 江帆 浔阳景,桃溪芳草玉楼春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 周德清。下联典指宋· 周邦彦。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国 周颙,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

 

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联典指宋· 周敦颐。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旌赐素丝, 谏议 名高琐闼;风高细柳,将军声继 蓝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东汉· 周举,后句典指西汉·周昌。下联前句典指西汉·周亚夫,后句典指三国吴· 周鲂。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 风光霁月 ,爱莲池上名香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名将 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下联典出宋· 周敦颐,有《 爱莲说》。

 

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榜山高挂, 云龙 凤虎兆鳌头

    —— 刘凤诰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采用江西省萍乡县 上栗区周代宗祠联。联中“云龙”、“凤虎”均为当地山名。

 

武赠王公裔,裔 固始 分支淡水;功颂傅保终,终卓渊源移 芦山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北市周氏大宗祠联。全联典指本支周代的迁徙。上联“固始”,为今河南 固始县;“谈水”,为旧县名,因谈水河得名,日本占据时改为台北。下联“芦山”,一在今山东省,一在今四川省。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三国吴·周瑜。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联。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典用赞颂周恩来联。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2号复兴城A1区A2002号

电话:0898-68528752

邮箱:386602732@qq.com

海南家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琼ICP备16003291号

CopyRight © 2018 1roo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同根家谱